全自動殺菌釜的壓力表是監(jiān)控殺菌過程中釜內壓力(直接關聯溫度控制精度)的核心計量器具,其讀數準確性直接影響殺菌效果(如高溫高壓殺菌時壓力偏差可能導致溫度不達標,引發(fā)食品微生物超標)與設備安全(壓力誤判可能導致超壓運行)。需通過規(guī)范的校準方法確保精度,同時建立科學的周期管理體系,避免因壓力表失準引發(fā)生產風險。
一、全自動殺菌釜壓力表的校準方法
壓力表校準需遵循“靜態(tài)比對”原則,利用標準壓力源(如活塞式壓力計、數字壓力校準儀)與待校準壓力表進行壓力值比對,判定誤差是否符合標準要求(通常全自動殺菌釜壓力表精度等級為1.6 級,允許誤差為±1.6%滿量程)。具體操作步驟需分“校準前準備→現場校準→數據記錄與判定→校準后處理”四階段進行,確保操作安全與結果可靠。
(一)校準前準備:排除干擾與安全防護
設備與工具準備
需準備符合精度要求的標準壓力源(精度等級應高于待校準壓力表1-2個等級,如待校準表為1.6級,標準源應選用0.4級或0.25級)、壓力連接管路(耐壓等級≥殺菌釜工作壓力值上限的1.5倍,材質為不銹鋼或銅,避免老化泄漏)、密封墊片(耐油耐溫型,如丁腈橡膠墊片)、螺絲刀(用于拆卸壓力表)、校準記錄表格(需包含壓力表型號、編號、校準日期、標準源信息等)。
安全預處理
校準前必須確保全自動殺菌釜處于停機泄壓狀態(tài):關閉殺菌釜的蒸汽進氣閥、水泵電源,打開釜體排氣閥和排污閥,待釜內壓力降至0MPa(壓力表指針歸零)后,關閉排氣閥和排污閥;若壓力表安裝在帶壓力的管路上,需關閉壓力表前后的截止閥(若有),緩慢打開泄壓閥排空管路內殘留壓力,防止拆卸時壓力驟泄導致安全事故。
待校準壓力表檢查
目視檢查壓力表外觀:玻璃是否完好無破損、指針是否歸零(無壓力時指針應指向 0 刻度,若存在偏差需記錄初始誤差)、表盤刻度是否清晰、接頭是否有銹蝕或泄漏痕跡,若外觀損壞或指針無法歸零,需先維修或更換后再校準。
(二)現場校準:靜態(tài)比對與誤差計算
連接標準壓力源
用扳手緩慢拆卸待校準壓力表(注意避免損壞接頭螺紋),在壓力表接口處安裝壓力連接管路,另一端與標準壓力源的輸出接口連接,確保管路密封良好(可在接頭處纏繞生料帶或加裝密封墊片,防止壓力泄漏影響校準精度)。若殺菌釜壓力表接口無法直接拆卸(如焊接式),可在壓力表前的截止閥后加裝三通接頭,一端接待校準表,另一端接標準源,實現“在線校準”(需確保三通接頭耐壓等級符合要求)。
壓力點設定與比對
根據全自動殺菌釜的實際工作壓力范圍設定校準壓力點,通常需覆蓋“零點→低量程點→中量程點→高量程點→回歸零點”5個關鍵節(jié)點(如殺菌釜工作壓力值上限為1.2MPa,壓力表滿量程為2.5MPa,校準點可設為0MPa、0.5MPa、1.2MPa、2.0MPa、2.5MPa,再回歸0MPa)。
校準操作時,通過標準壓力源緩慢升壓至第一個校準點(如 0.5MPa),待壓力穩(wěn)定后(標準源顯示值波動≤0.01MPa),讀取待校準壓力表的示值,記錄標準值與被校表示值;按同樣方法依次完成所有壓力點的升壓校準,每個點需停留30秒以上,避免壓力未穩(wěn)定導致讀數誤差。升壓完成后,緩慢降壓至 0MPa,再次記錄被校表的歸零情況(判斷是否存在回程誤差)。
誤差計算與精度判定
按公式“絕對誤差=被校表示值-標準源示值”計算每個校準點的誤差,再計算“相對誤差=(絕對誤差/滿量程)×100%”。若所有校準點的相對誤差均在±1.6%以內(符合1.6級精度要求),且回程誤差(同一壓力點升壓與降壓時的示值差)不超過允許誤差的絕對值,則判定壓力表校準合格;若某一壓力點誤差超標,需檢查管路是否泄漏、壓力表內部是否卡頓(如指針與表盤摩擦),維修后重新校準,若仍不合格則需更換壓力表。
(三)校準后處理:標識與數據歸檔
安裝與密封性檢查
校準合格的壓力表需重新安裝回殺菌釜接口,擰緊接頭時力度適中(避免螺紋損壞),安裝后打開壓力表截止閥(或釜體排氣閥),緩慢通入少量壓縮空氣或蒸汽(壓力升至0.2MPa),檢查接頭處是否有泄漏(可用肥皂水涂抹接口,觀察是否產生氣泡),無泄漏后方可投入使用。
標識粘貼與記錄存檔
在壓力表表盤上粘貼“校準合格”標識,標注校準日期、下次校準日期、校準人員姓名;同時將校準記錄(含壓力表信息、標準源信息、各壓力點示值、誤差計算結果、判定結論)歸檔保存,保存期限至少為2個校準周期(便于追溯歷史數據,分析壓力表漂移趨勢)。
二、全自動殺菌釜壓力表的周期管理
周期管理需結合壓力表的使用頻率、工作環(huán)境(溫度、濕度、介質腐蝕性)及法規(guī)要求,制定“基礎周期+動態(tài)調整”的管理策略,避免過度校準(增加成本)或校準間隔過長(導致失準風險)。
(一)基礎校準周期設定:依據法規(guī)與設備特性
法規(guī)與標準要求
根據《特種設備安全法》《壓力表計量檢定規(guī)程》(JJG 52-2013)及食品生產相關規(guī)范(如GB 12337-2014《鋼制球形儲罐》),用于壓力容器(全自動殺菌釜屬于壓力容器)的壓力表,基礎校準周期不得超過6個月;若壓力表用于關鍵殺菌工藝(如商業(yè)無菌殺菌,壓力直接影響溫度是否達到121℃),需縮短至3個月,確保精度滿足嚴苛的工藝要求。
特殊場景的周期調整
若全自動殺菌釜的工作環(huán)境存在以下情況,需進一步縮短校準周期:
介質腐蝕性強(如殺菌介質含酸性溶液,可能導致壓力表內部部件腐蝕):校準周期調整為2-3個月;
頻繁啟?;驂毫Σ▌哟螅ㄈ缑刻鞖⒕螖?/span>≥5次,壓力表指針頻繁劇烈晃動):校準周期調整為1-2個月;
環(huán)境濕度高(如殺菌車間相對濕度≥85%,易導致壓力表內部受潮生銹):校準周期調整為3-4個月。
(二)動態(tài)周期調整:基于校準歷史數據與故障風險
根據校準漂移趨勢調整
定期分析壓力表的歷史校準數據,若某一壓力表連續(xù)2個校準周期內誤差均接近允許誤差上限(如1.6級表誤差穩(wěn)定在±1.5%),或誤差呈明顯增大趨勢(如第一個周期誤差±0.8%,第二個周期增至±1.4%),說明該壓力表穩(wěn)定性下降,需將校準周期縮短50%(如原周期6個月,調整為3個月);若連續(xù)3個校準周期誤差均小于允許誤差的50%(如±0.8% 以內),且使用環(huán)境穩(wěn)定,可申請延長校準周期(但不得超過9個月,需經計量管理部門審批)。
異常情況的緊急校準觸發(fā)
若壓力表出現以下異常情況,無需等待基礎周期,需立即停機進行緊急校準:
外觀損壞(如玻璃破碎、指針彎曲、表盤刻度模糊);
指針異常(無壓力時指針不歸零、升壓時指針卡頓或跳躍、降壓時指針回退緩慢);
壓力示值與工藝溫度不匹配(如殺菌釜設定溫度121℃,對應飽和蒸汽壓力應為0.1MPa,若壓力表顯示0.12MPa或0.08MPa,偏差超過±0.01MPa);
設備發(fā)生超壓報警或安全閥起跳(可能因壓力表失準導致壓力誤判,需校準壓力表并檢查安全閥)。
(三)周期管理的輔助措施:預防與追溯
日常巡檢與維護
每日開機前檢查壓力表外觀是否完好、指針是否歸零;殺菌過程中觀察壓力表指針是否平穩(wěn)(無劇烈晃動或卡滯);停機后清潔壓力表表面,防止灰塵、水汽堆積。若發(fā)現異常,及時記錄并觸發(fā)緊急校準流程,避免帶故障運行。
臺賬管理與預警機制
建立壓力表管理臺賬,記錄每臺壓力表的型號、編號、安裝位置、首次使用日期、歷次校準日期、校準結果、更換記錄;同時利用生產管理系統(tǒng)設置校準預警,在距離下次校準日期前1周自動提醒管理人員,避免遺漏校準(若超期未校準,壓力表需停用,待校準合格后方可重新使用)。
備用壓力表管理
為關鍵全自動殺菌釜配備備用壓力表(數量不少于在用數量的1/3),備用表需定期校準(周期與在用表一致),確保在用表出現故障時可快速更換,減少設備停機時間;更換后的故障壓力表需標記“待修”,送專業(yè)機構維修校準后再納入備用庫。
全自動殺菌釜壓力表的校準需通過規(guī)范的靜態(tài)比對方法確保精度,周期管理需結合法規(guī)要求、使用場景及歷史數據動態(tài)調整,同時輔以日常巡檢與臺賬追溯,形成“校準-管理-預警”的全流程管控體系,保障殺菌工藝的準確性與設備運行安全。
本文來源于諸城市安泰機械有限公司官網http://www.nvt76.com/